Ching Yun Tseng
插畫:不知名2019-2021
有的人只有一種風格並因此有名是因為他只會畫那一種風格,有的人是因為他企劃以這種風格成名,身為一位不知名作家,也懷疑過是不是因為自己沒辦法維持只有一種風格,但嘗試過只畫一種風格後,發現不是做不到,粉絲成長也是維持一種風格才有的速率但在未成長成知名作家前,自己又再度無法接受單一風格之於自己的膩歪與匠氣,後來決定,還是不知名好了
沒辦法只有一種風格所以也不會因為識別度而達到知名
“不管知不知名,媒體或所謂社會化的類型都會在想要炒作大推某些作家實在作家名前冠上知名OOXX誰誰誰,想著哪天如果要被介紹,會變成知名作家不知名,會不會很妙?所以取名不知名”
也有一個非常弔詭的決定性因素,即便在這個名氣與收入成正比的年代,也不想成為知名的大人物,只想當個可以在人群中感到安全的小人物
2019第一個時期:固定風格的練習

開始用IG後得知一個帳號可以開不同的帳號使用,於是在InstaGram開了小號開始了“不知名”的頻道,除了內容討論一些自己的身心議題外,基於性質上跟只會畫一種風格的創作者不一樣也想試試看自己是不是有能力維持一種風格,於是第一個時期給自己的功課與練習就是盡量的維持一種畫法
2019-2020:交換故事
差不多自己不安於現的時候,想慢慢的轉變,那麼先從媒材開始,再加點顏色
也想不只是自己在表達,於是開啟了互動的方式,在第一次的小個展開始
有了交換故事的活動
2020-2021:從沒有臉的插畫到有臉的插畫,也在別人的提議中試著畫畫看漫畫

隨著風格每階段的轉變,粉絲數都會迅速減少再緩慢增加
心想:如果能累積出,跟自己一樣,能夠容納什麼風格都喜歡並不衝突的粉絲,似乎會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於是恣意的以最誠實的本心變換著最符合現下狀態的作法與風格
2021受邀第二次的小型個展,總結2019-2021的創作歷程
“Slice a universe for you. 剪一片宇宙把你包裹”
許多人因為太過在乎外在的聲音,極端地成為外控者,但其實,要先成為內控者,才能冷靜看待現實,才能健康地與外在互動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先把自己的內在小孩養到成年,才真的能健康地對待外在的關係,因此
剪一片宇宙給你的用意:
如何去接納因為不真誠所造就的傷害與情緒
如果被傷害的是你在乎的人,把他捲成一捲壽司卷,抱抱他,讓他從一把鼻涕哭泣的淚人兒,變成一卷快樂的壽司卷;
如果你是被傷害的那位,也可以把自己捲起來,抱抱自己
2022,新的挑戰開始,繼續饒有興致的發展中: